根据全自动酶标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常见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
开机与系统启动问题
无法开机或启动时间过长
启动过程中出现错误提示
加样与液体处理异常
自动加样不准确或漏加
加样位置偏移
管路堵塞或漏液
温控反应异常
孵育温度不稳定
升降温速度异常
孔间温度差异明显
光学检测异常
吸光度值偏低或漂移
信号波动大
不同通道间读数差异大
数据处理与软件故障
程序运行中断
数据丢失或导出失败
曲线分析错误
机械结构故障
反应板托盘卡滞
加样臂运动不顺畅
异常噪音
先易后难
从最常见、最容易检查的因素入手,逐步排除复杂原因。
分模块排查
按加样、温控、光学、软件等模块逐一检测。
记录过程
每次排查的步骤、结果、操作人和时间应详细记录,便于复盘与维护。
避免二次损坏
对可能涉及核心硬件的检查,应在断电或确认安全条件下进行。
可能原因
电源未接通或电压异常
电源开关损坏
主板或电源模块故障
软件启动文件损坏
排查步骤
检查电源插座与插头连接是否牢固。
测试供电电压是否稳定。
确认电源开关功能正常。
如果硬件正常但无法启动软件,尝试重新安装程序。
解决措施
更换损坏的电源线或开关。
使用稳压电源,避免电压波动。
软件问题可通过重新安装或更新版本解决。
常见问题
加样体积不准确
加样针不在目标孔位
管路堵塞或漏液
可能原因
加样针堵塞或污染
液体处理系统校准偏差
管路中有气泡
机械定位装置松动
排查步骤
观察加样过程,确认是否存在偏移或滴漏。
清洁加样针,检查是否有固体残留。
检查管路是否有气泡,必要时排气。
运行加样系统校准程序。
解决措施
定期清洗管路和加样针。
校准加样体积与位置。
对易结晶或高粘度样品,可适当调整加样速度。
常见问题
温度达不到设定值
孵育过程中温度波动大
孔间温度不均
可能原因
加热模块老化或损坏
温度传感器漂移
孵育室密封不严
风扇或循环系统故障
排查步骤
检查温控系统是否正常加热/降温。
使用标准温度探头测量各孔温度。
检查孵育室密封条是否完好。
听取风扇运转声音,确认是否正常。
解决措施
更换老化的加热模块或传感器。
修复密封装置,保持良好隔热性能。
定期清理风扇和通风孔。
常见问题
信号强度偏低
信号漂移或波动
通道间差异大
可能原因
光源老化
光路污染
滤光片老化或损坏
检测器灵敏度下降
排查步骤
使用标准光学板检测各通道灵敏度。
检查光学窗口是否清洁。
检查滤光片是否完好无损。
观察光源亮度是否正常。
解决措施
清洁光学组件,必要时更换光源或滤光片。
定期进行光学校准。
常见问题
数据无法保存
曲线分析结果异常
软件运行崩溃
可能原因
硬盘或存储设备故障
软件设置错误
数据文件损坏
排查步骤
检查存储设备容量与健康状态。
确认软件参数设置正确。
尝试用备份文件重新分析数据。
解决措施
及时备份数据,使用稳定的存储设备。
保持软件与固件版本匹配且更新。
常见问题
托盘卡滞
加样臂移动异常
异常噪音
可能原因
滑轨或齿轮缺乏润滑
异物进入机械结构
驱动电机磨损
排查步骤
检查机械轨道是否有异物。
检查润滑状况,必要时补充润滑油。
听取运行声音,判断电机状态。
解决措施
清理机械部件并适当润滑。
更换损坏的驱动组件。
在设备运行中出现严重异常时,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切断电源。
对涉及样品污染的故障,应启动实验室应急预案进行消毒处理。
若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定位,应暂停设备使用并联系技术人员。
环境管理
保持实验室温湿度稳定,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电磁干扰。
定期维护
清洁光学窗口、加样针和反应托盘。
检查并更换老化的密封件与耗材。
操作规范
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减少非必要操作对机械和光学系统的冲击。
质控监测
定期运行质控板和标准样品,监控设备性能趋势。
赛默飞全自动酶标仪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强,但也因此对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通过模块化的排查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故障定位时间,减少停机对实验进度的影响。配合科学的维护和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寿命并保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