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酶标仪 Multiskan GO 是一款全波长扫描型微孔板检测仪,能够在 200–1000 nm 范围内进行吸光度测量。光源是其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光谱覆盖范围、光强稳定性、噪声水平和测量精度。光源的选择不仅决定了仪器能否完成特定检测任务,还影响到检测速度、长期稳定性和维护成本。
Multiskan GO 采用双光源设计,以适应从紫外到可见光的不同检测需求,并结合高精度光学滤波系统,实现快速、准确的光谱测定。
工作原理:氙气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放电产生强烈的连续光谱脉冲,覆盖紫外到近红外波段。
特点:
全波长覆盖,适合多种检测模式;
单次闪光能量高,信噪比优良;
闪光寿命长,通常可达百万次脉冲以上;
即开即用,无需长时间预热。
工作原理:钨丝通电发热,在卤素气体保护下发光,光谱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
特点:
光谱平滑、稳定性高;
连续发光,适合需要稳定光强的动力学检测;
寿命一般为 1000–2000 小时;
在短波紫外区域输出较弱。
Multiskan GO 将氙闪光灯与卤素灯结合使用,以兼顾不同波段的灵敏度与稳定性:
紫外检测(200–400 nm):优先使用氙闪光灯;
可见光检测(400–700 nm):卤素灯表现更佳;
宽波段扫描:自动切换或组合使用两种光源,以获取完整光谱数据。
性能指标 | 氙闪光灯 | 卤素灯 |
---|---|---|
光谱范围 | 200–1000 nm | 320–1100 nm |
光强稳定性 | 闪光模式稳定,受触发控制 | 连续光稳定,适合长时检测 |
寿命 | 按脉冲次数计,耐用 | 按小时计,需定期更换 |
启动时间 | 即时 | 需数秒预热 |
紫外性能 | 优秀 | 较弱 |
热量输出 | 低 | 较高,需要散热 |
对光强稳定性要求较高,卤素灯在可见光检测中表现稳定;
在紫外区域终点检测时,氙闪光灯优势明显。
连续发光的卤素灯更适合长时间连续采样,保证每个时间点光强一致。
氙闪光灯的宽光谱脉冲可快速完成全波长扫描,减少扫描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核酸定量依赖 260 nm 吸光度测量,氙闪光灯提供强紫外输出;
蛋白定量在可见区显色反应中,卤素灯稳定输出可提升数据一致性。
可能原因:灯丝断裂(卤素灯)、触发电路故障(氙灯)、电源问题。
排查方法:
检查电源与连接线;
确认光源模块安装到位;
依次更换备件以定位问题。
可能原因:灯泡老化、光路污染、滤光片积尘。
排查方法:
测量光强并与出厂值对比;
清洁光学窗口与滤光片;
必要时更换光源。
可能原因:光源老化或光路对准偏差。
排查方法:
进行波长校准;
检查光学元件固定状态。
使用标准吸光度板或参考样品测试光强变化,判断光源是否接近寿命。
卤素灯频繁启停会加速钨丝疲劳;
氙灯过于频繁的触发可能缩短触发电路寿命。
光源周围的光学窗口和滤光片应定期用无尘布与适配清洁液擦拭。
卤素灯:建议每 1000–2000 小时或光强衰减明显时更换;
氙闪光灯:按脉冲次数计寿命,一般数百万次后需更换。
匹配检测需求选择光源
紫外测定:优先启用氙闪光灯;
长时间动力学:选用卤素灯。
配合滤光系统
使用合适的滤光片减少杂散光,提升信噪比。
稳定电源
使用稳压电源或 UPS,减少电压波动对光源驱动的影响。
控制工作环境
保持仪器通风,避免光源模块过热;
避免在高湿度环境下使用,防止光学元件受潮。
固态光源(LED)替代方案
高功率宽谱 LED 技术不断进步,有望在部分波段替代传统灯泡,提供更长寿命与更低能耗。
智能光源控制
自动调节光强与波长输出,根据检测模式优化能耗与信号质量。
混合光源模块化
将氙灯、卤素灯、LED 按需组合,形成可快速切换的光源平台。
光源寿命监测
内置光强传感器实时监测光源衰减,并在接近寿命终点时提醒用户更换。
赛默飞酶标仪 Multiskan GO 的光源系统采用氙闪光灯与卤素灯的组合设计,兼顾紫外与可见光检测需求。氙闪光灯提供宽波段、瞬时高强度光脉冲,特别适合紫外区和快速扫描;卤素灯则以光强稳定著称,适用于可见区长时间动力学测量。
了解不同光源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并在使用中遵循维护与优化建议,不仅能延长光源寿命,还能显著提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重复性。随着固态光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未来的 Multiskan GO 光源系统将更加高效、稳定和智能化,为科研与检测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