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保持在 20–25 ℃,相对湿度 40–60%
避免强光直射、强电磁干扰及高粉尘环境
仪器放置在平稳、无震动的工作台上
保证接地良好,使用符合额定电压(220–240 V AC,50–60 Hz)的独立电源插座
检查电源线、通讯线(RS-232 或 USB 转串口)是否完好
确认滤光片组安装牢固、波长配置符合实验需求
检查托盘和孔板定位架是否清洁无液体残留
观察光源状态,确保未松动、无异常杂音
启动配套软件(如 Ascent Software),确认与仪器通讯正常
备份或调用所需的实验方法模板(Method Files)
准备好标准品浓度表、板型布局文件
使用标准 96 孔微孔板(平底或圆底依实验类型)
样品和试剂均应达到检测所需温度(通常室温)
避免气泡进入反应孔,如有气泡应及时消除
准备合适的板盖或封板膜,减少蒸发和污染
按下仪器前面板电源开关,光源开始预热(约 10–15 分钟)
软件端自动检测设备状态,显示连接成功信息
通过软件或面板菜单查看当前滤光片位置
若需更换或增加波长,关闭电源后按说明书更换滤光片,并重新校验
开机后托盘自动归位至初始位置
检查托盘进出是否顺畅,无卡顿
Multiskan EX 常用三种检测模式:终点法、动力学法、多波长法。
适用:ELISA、终止式酶反应
设置:
主波长(如 450 nm)
辅波长(如 620 nm,用于背景扣除)
板型布局(标准、空白、样品孔标记)
读数次数:一般为 1 次
适用:实时记录酶反应过程、细胞增殖实验
设置:
测量波长
读数间隔(如 30 秒)
总记录时间(如 10 分钟)
摇匀时间与幅度
适用:双波长背景扣除、多指标检测
设置:
按顺序选择多组波长
软件将自动计算修正值
使用软件的板图编辑器标记各孔用途:
标准品(Std)
空白孔(Blank)
样品孔(Sample)
质控孔(QC)
检查位置安排是否对称,避免梯度反向或漏设空白
读取方式(垂直光束直射)
摇匀参数:振幅与时间
数据处理方法:曲线拟合类型(线性、四参数、五参数等)
浓度计算公式及单位
将设置保存为方法文件(Method File),以便重复实验调用
将微孔板放置在托盘中央定位槽内,保证孔底平整
确保板孔中液体体积一致(一般 100–200 μL)
如使用透明板盖,确认不影响光路
在软件端点击“开始”按钮,仪器托盘自动进入测量位置
光源照射选定孔位,检测器采集透射光信号
托盘按预设顺序逐孔扫描,记录 OD 值
实时观察软件显示的进度与数据
若出现异常读数(明显偏高或偏低),可暂停检查板孔状态
软件自动将空白孔 OD 值作为基线扣除背景
根据标准品浓度绘制曲线
可选择不同拟合方法(线性、四参数、五参数、对数回归等)
检查 R² 值是否满足实验要求(一般 ≥0.99)
软件根据曲线方程自动换算样品浓度
对超出线性范围的结果进行稀释重测
输出表格(OD 值、浓度值、统计参数)
生成图形(标准曲线图、柱状图)
保存为 Excel、PDF 或 LIMS 格式
测量完成后托盘自动推出
小心取出微孔板,避免溢液污染仪器
用无绒布或棉签清理托盘表面
若有试剂溅入仪器内部,应立即断电并按维修流程处理
保存实验数据与方法文件
关闭软件,退出操作系统
关闭仪器电源,待光源冷却后断开电源线(如长时间不使用)
每周检查滤光片和光源
每月进行波长准确性与吸光度线性校准
每半年清洁内部光路(需专业人员)
OD 值异常偏高或偏低
检查滤光片波长设置是否正确
确认板孔无气泡、液面一致
检查光源亮度及预热状态
读数重复性差
检查托盘定位与导轨清洁
确保样品加液均匀且混匀充分
通讯失败
检查通讯线与端口号设置
重新启动软件与仪器
曲线拟合不佳
检查标准品配制浓度与标记位置
确认反应是否充分终止
使用前先进行全套性能测试(波长准确性、吸光度线性、重复性)
根据检测需求确认滤光片配置是否齐全
检查光源寿命,必要时更换
确保托盘机械运行平稳,无异响
软件版本与操作系统兼容性要提前验证
Multiskan EX 酶标仪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不仅关系到单次实验的成败,也直接影响数据的长期可比性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严格遵守操作步骤,从开机预热、方法设置、数据采集到关机清洁,每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和损耗,确保该设备在科研、临床、食品、环境等不同检测任务中发挥稳定可靠的性能。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