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kan GO酶标仪的检测原理基于比色法(吸光度法)和相关光学检测技术。光源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微孔板中的样品时,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分子会对光进行选择性吸收或散射。探测器记录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变化,根据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计算出样品的吸光度,从而实现定性或定量分析。
比尔-朗伯定律公式:
A=ε×c×lA = \varepsilon \times c \times lA=ε×c×l
AAA:吸光度
ε\varepsilonε:摩尔吸光系数
ccc:样品浓度
lll:光程长度
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峰不同,因此波长选择直接影响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例如,核酸在26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蛋白质在280 nm处有强吸收峰,而许多酶促反应产物在405 nm、450 nm、490 nm等可见光区域有明显的吸收特征。
Multiskan GO酶标仪具有极宽的波长检测范围,覆盖紫外至可见光区域:
范围:200 nm – 1000 nm
分辨率:通常为1 nm(高精度波长选择)
波长选择方式:无需手动更换滤光片,采用单色仪(Monochromator)系统,可实现任意波长的快速切换。
单波长模式:在一个波长下检测样品,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吸光度测量。
双波长模式:在两个波长下测量(一个测量波长和一个参考波长),通过计算差值消除背景噪音或样品本身的光散射影响。例如,在酶促反应检测中,主波长选择产物吸收峰,参考波长选择产物无吸收的区域,以提高信噪比。
Multiskan GO采用全息光栅单色仪技术,相比传统滤光片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波长可连续可调,无需购买和更换多个滤光片。
光谱带宽窄,波长选择精度高。
切换速度快,适合多波长扫描实验。
Multiskan GO的多波长检测能力使其在不同类型的实验中都能发挥优势。
常用波长:260 nm(核酸最大吸收峰),280 nm(蛋白质吸收峰)。
应用说明:260/280比值用于评估核酸纯度。纯DNA的260/280比值约为1.8,纯RNA的比值约为2.0。
常用波长:280 nm(芳香族氨基酸吸收峰)。
其他方法:BCA法(562 nm)、Bradford法(595 nm)、Lowry法(750 nm)。
碱性磷酸酶:405 nm
乳酸脱氢酶:340 nm
过氧化物酶:450 nm
说明:选择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可获得最佳灵敏度。
常用波长:450 nm(显色产物吸收峰),参考波长通常选在540 nm或570 nm以消除背景干扰。
MTT法:570 nm
WST-1法:450 nm
XTT法:450 nm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代谢产物的吸收峰来反映细胞代谢活性。
功能:从200 nm到1000 nm连续扫描,绘制吸收光谱曲线,用于未知样品的吸收特性分析。
Multiskan GO的波长切换依赖于高精度单色仪,通过全息光栅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并选择所需波长照射样品。其特点包括:
切换速度:几乎瞬时切换,适合快速多波长检测。
重复性高:波长切换的准确性通常在±1 nm以内。
扫描模式:支持单点扫描、多点扫描和全板扫描,可在不同波长下生成完整的光谱数据。
波长校准对于保证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虽然Multiskan GO出厂前已完成精密校准,但长期使用后仍需定期检查。
使用标准吸收液(如对硝基苯酚、重铬酸钾溶液)在已知波长处检测吸光度。
与理论值比较,如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可联系厂家进行波长校准。
保持光路清洁,避免灰尘和指纹污染光学窗口。
避免在高湿、高温环境下存放,防止光学元件受潮。
不自行拆卸光学系统,防止损坏光栅和透镜。
避免饱和:样品吸光度过高(>3.0 AU)会导致探测器饱和,应适当稀释样品。
参考波长选择:参考波长应选择样品无明显吸收的区域。
样品匹配:所有检测孔应使用相同批次、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减少波长选择误差。
避免气泡:气泡会引起散射光,影响吸光度读数。
光谱重叠:多组分样品可能存在吸收峰重叠,应结合扫描功能选择最佳检测波长。
与传统单波长酶标仪相比,Multiskan GO的多波长检测带来显著优势:
灵活性高:无需物理更换滤光片即可检测任意波长。
适用范围广:可满足紫外和可见光全谱段的检测需求。
数据可靠性高:双波长测量消除背景干扰,提高数据稳定性。
实验效率高:快速切换波长支持多种检测在同一平台完成。
Multiskan GO酶标仪凭借200–1000 nm的宽波长范围、高精度单色仪系统和灵活的多波长检测能力,为科研和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核酸、蛋白质、酶活性、ELISA以及细胞活力等多种实验中,合理选择波长不仅能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还能减少干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配合适当的校准与维护,Multiskan GO的波长检测系统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性能,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