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酶标仪 Multiskan EX 是实验室常用的吸光度检测设备,其核心部件之一是光源系统。光源的稳定性、亮度、波长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重复性。光源调节是日常维护与性能优化中的关键步骤,既包括硬件层面的物理调节,也涉及软件参数的优化设置。本文将对 Multiskan EX 的光源调节进行全面解析,帮助用户理解光源工作原理、掌握调节技巧、预防潜在问题,并提高检测精度。
Multiskan EX 采用高稳定性卤素灯或氙灯作为光源,能够覆盖 340–850 nm 的波长范围,满足常规 ELISA、蛋白定量、酶动力学等检测需求。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集光透镜汇聚,再通过滤光片或单色器选定特定波长,之后穿过样品孔,最后由光电检测器接收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计算。
短期稳定性:直接影响同一批次测量的一致性。
长期稳定性:关系到不同批次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确保波长精度
在使用不同检测方法(终点法、动力学法)时,波长的偏差会导致读数误差。
优化信噪比
合适的光强可减少背景噪声,提高低浓度样品的检测灵敏度。
延长灯泡寿命
过高或过低的光强都会加速光源老化,通过合理调节可延长使用寿命。
适配不同微孔板
不同品牌、材质和颜色的微孔板会影响透光率,需通过光源调节进行补偿。
关闭电源并冷却:调节前应确保设备关闭并等待光源充分冷却,防止烫伤或损坏部件。
检查灯泡位置:灯泡应位于灯座正中,避免光束偏移。
清洁光学元件:使用无尘布与专用清洁液清洁灯泡外壳、透镜和滤光片,防止灰尘影响光强。
调整灯泡固定:通过灯座调节螺钉微调灯泡角度和焦距,使光束均匀通过光路。
进入光源设置界面:在 Multiskan EX 控制软件中找到光源参数设置。
设置光强: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光源亮度,一般在厂家推荐范围内微调。
预热校准:光源开启后需预热一定时间(通常 10–15 分钟)以稳定光强。
波长选择:结合实验方法选择主波长与参考波长,确保滤光片或单色器切换准确。
亮度优化
对高吸光度样品,适当降低光强以避免检测器饱和。
对低吸光度样品,适当提高光强以增加信号强度。
波长选择优化
ELISA 常用 450 nm(参考 620 nm)。
蛋白定量(BCA 法)可用 562 nm;Bradford 法可用 595 nm。
酶活性测定根据底物最大吸收峰选择波长。
背景光扣除
通过测定空白孔吸光度并在软件中扣除,可减少背景干扰。
定期清洁
每月至少一次清洁灯泡及光学元件,避免灰尘、油污影响透光率。
灯泡更换周期
根据使用频率,每 2000–3000 小时更换一次灯泡,或当光强明显衰减时立即更换。
避免频繁开关
频繁点亮与熄灭会缩短灯泡寿命,建议集中安排实验,减少启停次数。
环境控制
保持设备周围清洁、干燥,避免高湿度或强烈振动环境。
可能原因:灯泡老化、透镜污渍、滤光片损坏。
解决方法:更换灯泡、清洁光路、检查滤光片。
可能原因:电源不稳、灯座接触不良。
解决方法:检查电源线与插座、更换灯座。
可能原因:滤光片转轮卡滞或光路错位。
解决方法:检查并润滑转轮机构,重新校准光路。
可能原因:保险丝熔断、灯泡损坏、驱动电路故障。
解决方法:更换保险丝或灯泡,必要时联系维修人员。
在 ELISA 实验中,通过调节光强和参考波长,可以有效减少微孔板颜色差异带来的背景干扰,提高 OD 值稳定性。
在酶活性检测中,需在长时间读取过程中保持光源稳定,通过优化预热和光强设置可降低信号漂移。
在光谱扫描实验中,确保波长切换准确和光强一致性,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吸收曲线。
稳定、优化的光源可以显著减少以下问题:
数据漂移
重复性差
高吸光度样品饱和
低吸光度样品信号丢失
这对于实验室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批间比较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光源维护记录表
记录每次调节、清洁、更换灯泡的日期与原因。
定期校准
建议每季度对光源输出进行一次性能检测,必要时进行波长与光强校准。
结合实验需求调节
不同检测项目对光源的要求不同,应在实验设计阶段考虑光源设置。
培训操作人员
确保所有使用 Multiskan EX 的人员掌握光源调节与维护方法。
通过科学、规范的光源调节与维护,赛默飞酶标仪 Multiskan EX 可以长期保持高精度与稳定性,为科研与检测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