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kan EX 是一款滤光片式微孔板吸光度读数仪,适配标准 96 孔板端点与动力学读数,常用于免疫分析、蛋白定量、细胞/细菌生长曲线、食品与诊断学相关的光密度读数等常规应用。其“端点 + 动力学”能力形成了覆盖率较广的吸光度读数平台,既可独立运行,也可由 PC 控制与做数据后处理。官方资料亦指出其配套 Ascent 软件提供数据归并与报表能力,且带机载软件的版本符合 IVD(体外诊断)框架(地区适用性以本地法规为准)。
垂直光路 + 滤光片选择是 Multiskan EX 的核心特征:光束自上而下跨越整柱样品形成纵向透射测量,配合置于滤轮中的干涉滤片完成波长选通。垂直光路的设计可降低因非吸收性液体体积误差、部分蒸发或溶液轻度不均匀带来的读数敏感性,从而提升重复性与稳健性。光学链路包含石英卤素灯、斩波轮、半透镜面、滤光片、光纤束与上方聚焦/探测组件等,形成“光源—选波—耦合—采集”的稳定传输路径。
下述指标为“产品规格”层面的描述,用于理解仪器能力边界与方法学选型意义;并非对具体实验的设定建议。
波长与滤片体系:仪器采用8 位滤轮,支持在400–750 nm区间内选择干涉滤片;出厂常见的标准滤片包含 405 nm、450 nm 与 620 nm,其余波段可按需配置。就方法学意义而言,这覆盖了从可见近端到常用显色/参比的广泛吸收峰位,支撑 ELISA/蛋白染色等多类读数模式的选择空间。
(补充:赛默飞配套目录提供多种滤片选件,便于按试验体系扩展波长位点。)
读数能力与解析度:读数范围 0–3.5 Abs、分辨率 0.001 Abs,线性度在 0–2.0 Abs 区间典型规范,准确度与精密度在该区间内给出明确上限(如典型准确度可至约±1%),用于保证定量区间的可比性;当方法设计逼近高吸光端或需覆盖宽动态范围时,应结合线性区间与稀释策略在方法学层面进行评估与确认(评估策略需写入本机构 SOP)。
速度与通量:96 孔读板时间典型可达数秒级(如连续模式 5 s/板的量级),可满足常规通量下的端点与短周期动力学观测;这对需要控制“显色峰值窗口”或“短时动态”的方案尤为关键。
光源与探测:采用石英钨卤素灯作为光源,配合八通道硅光电探测器与信号调理,提高信噪比与多孔并行读取的一致性。对于实验室治理而言,光源作为易耗件需纳入维护计划,探测通道的一致性则与“空间均匀性”“跨孔重复性”评价直接相关。
机械与人机:支持**线性震荡(3 档)**以改善样品均一性并缩短回稳时间;前面板键盘/字符屏可完成机载协议与运转管理,亦可通过 RS-232C 接口与上位机通信,满足数据导出与外设对接。
“指标—意义”小结:
波长与滤片决定了可测化学空间;读数范围、线性度、精密度决定了可靠定量区间;速度与震荡能力影响时间敏感型方案的窗口控制;而光源/探测与机械结构决定了长期重复性与跨板/跨孔一致性。
机载程序模块:机载软件提供端点、动力学、Cutoff 与样条拟合等数据处理模块,支持在不依赖 PC 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的定量与判读逻辑;这对于审核追溯和“最小可运行能力”十分重要。
PC 端软件:Ascent 软件提供方案编辑、数据归并、曲线拟合与报表输出,便于与 LIMS/质量体系对接(实际集成路径视机构 IT 与版本而定)。
接口与日志:通过 RS-232C 与(部分批次提供的)并口,可将测量数据或状态信息输出,以支持档案留存、再分析与合规审计。
标准化核查件:赛默飞提供Verification Plate(验证板),其含标定吸光值的玻璃件(覆盖从中低到高吸光度的多个档位),用于周期性验证读数准确性与跨波长一致性;此类物料既可进行“点检式核查”(如单点/多点)也可用于方法学再验证前后的“前后对照”,但具体频率与判定准则须以本单位质量文件与法规要求为准。
空板/空仓基线:以空板/空仓趋势建立仪器本底与时间漂移图谱,有助于区分“体系问题”和“仪器问题”(仅为思路,不构成操作步骤)。
跨孔/跨区一致性:通过行列分布图、热力格局与统计离群判定,识别边缘效应、遮挡与局部光路异常等。
线性区间确认:以验证物料或方法自身的系列标准件,确认线性斜率、截距与残差结构,遇到高吸光端平台化时优先采用稀释或波长策略等方法学改造(仅原理性描述)。
主峰选择:原则上围绕目标反应产物的吸收峰位选择主测波长;
参比思路:如体系易受浊度/微量沉淀影响,可引入远离产物峰位的参比位点以做基线修正(是否启用、如何加权以 SOP 为准);
滤片寿命与一致性:滤片属于消耗部件,应纳入维护计划与一致性复核(如透过率、半高宽随时间变化的影响)。上述均为选择原则而非具体设定。
动力学模式可观察反应的速率信息、平台期与潜在抑制效应,对方法开发/等效性评估与异常排查(例如抬头过快、提前平台)有帮助。Multiskan EX 的多通道并行采集 + 秒级扫描具备开展此类“曲线级别判读”的硬件基础,但具体采样节拍、总时长与判定逻辑应由方案文件统一定义。
来源与履历:序列号、维护/校准报告、历史滤片/灯泡更换记录、通信与打印接口完好性;
光学总成:检查滤轮与光路清洁度、门体与板托的机械配合度、震荡机构的运行噪声与异动;
光源状态:石英钨卤素灯属于耗材,关注点亮稳定性、暖机后漂移趋势与亮度衰减;手册亦给出灯型与更换提示(如 Osram 64607A 等信息)。
接口与软件:确认 RS-232 通讯与机载程序完整性、按键与显示的可靠响应;必要时配合上位机软件做数据流测试。
IVD/研究双场景:官方资料提到机载软件可满足 IVD 指令框架(地区差异需遵循本地法规),在研究场景中建议以 GLP/GMP 思维管控“方案—执行—数据—报告”的闭环,确保可追溯与可审计。
文件链:仪器入场 IQ/OQ/PQ、年度复核、偏差/变更控制、培训与授权名录、核查记录与验证板结果等,应形成完整档案体系。
数据留存:对导出的原始数据与处理结果,执行版本化、时间戳与只读归档策略,并保障与项目信息的最小化映射。
整体偏高/偏低:先区分“体系/试剂问题”与“仪器测量链问题”。若验证板或内控位点亦同步偏移,更可能是仪器链路(如光源、滤片、探测与电子学)或环境导致。
线性变差:检查是否进入高吸光平台区或出现散射增强;方法学上可通过稀释、波长位点调整或延长反应前均一化时间来优化(仅为原则性说明)。
跨板/跨区不均:关注板托夹持与震荡有效性、边缘气流与温度梯度、孔底洁净度与光路遮挡。
通信/打印异常:核验 RS-232 暂停/握手设定、线缆与端口映射、机载软件版本与 PC 软件兼容性。
Multiskan EX 属于滤光片式读数平台;后续机型(如 Multiskan FC、SkyHigh 等)在波长覆盖、接口、数据工作流等方面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增强。若新旧平台并行,应在方法学转移时完成对波长带宽、光路差异、算法差异的交叉验证,避免直接沿用旧平台的经验设定。
在方法开发/转移阶段,优先明确线性区间与灵敏度需求,再映射到滤片与读数范围的选择;
对动力学敏感的体系,关注“读板速度—回稳—震荡”三要素的平衡;
建立“验证板/内控—空板基线—跨孔一致性”的三层核查;
将滤片/灯泡纳入备件与寿命管理,避免性能突降;
统一数据出口格式与命名规则,落地归档与追溯策略。
Multiskan EX 以垂直光路 + 滤轮选波 + 八通道并行探测构成了稳健的吸光度测定平台;其读数范围、线性与精密度、读板速度、震荡能力、机载/PC 双模式共同决定了方法学的可实施边界与数据可靠性。将上述“产品能力—指标意义—核查与合规—二手重点”串联成体系,既能保障常规读数工作的稳定重复,也能为方法开发、转移与审核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具体的配方、参数与上机步骤务必遵循本单位 SOP 与官方手册执行;若需针对某一测定项目进行方案化细化,请在合格工程师与质量/法规团队的共同把关下开展。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