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oskan Flash 支持多种读数模式,主要包括:
端点法(Endpoint Reading)
动力学测定(Kinetic Reading)
光谱扫描(Spectral Scanning)
多波长检测(Multi-Wavelength Reading)
区域扫描(Well Area Scanning)
全板成像式扫描(部分型号支持)
每种模式都可以结合吸光度、荧光、发光等检测类型使用,不同的实验需求可选择相应模式。
端点法是在特定波长下,对微孔板中每个样品孔进行一次或几次单独的读数,记录测量结束时的信号值。这种方法假设反应在读数时已经结束或稳定,不需要监控反应过程。
测量速度快,适合高通量检测
操作简单,数据量小,易于分析
对反应的时间变化信息无法提供
ELISA 检测(终点法比色)
核酸/蛋白质定量(OD260/OD280)
荧光标记物定量
化学发光终点检测
确保反应在读数前完全结束并稳定
设置合适的主波长与参考波长
检测前混匀样品以确保均一性
动力学模式是在固定时间间隔内,连续对每个样品孔进行多次测量,以记录反应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曲线。可用于计算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参数等。
能反映反应过程的实时变化
数据量大,适合动力学分析
对仪器速度与稳定性要求高
酶动力学(Km、Vmax 测定)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OD600 动态监测)
实时荧光反应跟踪
ATP 消耗速率分析
设置合适的采集间隔(太长会丢失细节,太短会增加数据量与检测时间)
控制实验温度,保证反应条件稳定
对快速反应可选择加样后立即启动测定
光谱扫描是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按指定步进(如 1 nm)对样品进行连续测量,绘制光谱曲线。可用于寻找吸收峰或荧光激发/发射峰。
提供全波段信息,便于未知样品分析
可精准选择最优检测波长
测量时间长于单波长检测
确定 ELISA 或比色法的最佳检测波长
核酸/蛋白质紫外吸收曲线绘制
荧光染料的激发/发射光谱分析
研究化合物的光学特性
设置合适的波长范围(200–1000 nm)和步进间隔
样品体积充足且浓度适中,避免信号饱和
扫描速度与分辨率平衡,防止测量时间过长
多波长检测是在一次读数中,同时测定两个或多个波长下的信号。常用于扣除背景干扰或获取多参数信息。
快速获取多波长数据
可用于双波长扣背景、比值计算
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
双波长 ELISA(如主波长 450 nm,参考波长 620 nm)
荧光比值分析(如 Fura-2 钙离子检测 340/380 nm)
浊度扣除、气泡干扰校正
合理选择主波长与参考波长,避免信号重叠
参考波长应与主波长接近但不被样品强吸收
对于比值分析,确保光源和探测器切换速度快且稳定
区域扫描是在单个孔内分多个位置进行读数,然后取平均或分析分布情况。这种模式可减少孔内不均匀分布对结果的影响。
减少细胞培养或沉淀物不均匀造成的偏差
提供孔内分布信息(中心与边缘差异)
测量时间较长
细胞增殖实验(如 MTT、CCK-8)中细胞贴壁不均匀的情况
沉淀物或颗粒分布不均的样品
微阵列扫描(部分扩展功能)
设置扫描点数(如 4 点、9 点或更多)与扫描模式(环形、线性等)
样品量需足够覆盖整个扫描区域
对不均匀性较高的样品,可结合摇匀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模式选择取决于实验目标:
仅需终点数值 → 端点法
需要反应过程信息 → 动力学测定
未知样品或需优化波长 → 光谱扫描
扣除背景或比值检测 → 多波长检测
样品分布不均匀 → 区域扫描
空白校正
所有模式均建议使用空白对照孔,扣除系统背景。
标准曲线拟合
ELISA、定量检测需用标准品建立浓度-信号曲线,常用线性或四参数逻辑(4PL)拟合。
动力学参数计算
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斜率计算或非线性拟合,得到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
光谱分析
利用扫描数据分析峰位、半峰宽、吸收系数等光学特性。
光源与探测器性能
光强稳定性、探测器灵敏度直接影响多波长与扫描模式的精度。
样品质量
气泡、颗粒、沉淀会影响光路,尤其在区域扫描与动力学模式下影响显著。
温控条件
对酶动力学、细胞实验等温度敏感型检测,稳定的温控是保证结果可重复的前提。
软件设置
步进间隔、积分时间、扫描点数等参数需平衡精度与速度。
赛默飞酶标仪 Varioskan Flash 通过丰富的读数模式,能够在不同实验类型和精度需求之间灵活切换。
端点法适合快速终点检测;
动力学模式适合反应过程监控;
光谱扫描适合波长优化与未知样品分析;
多波长检测提高准确性并支持比值计算;
区域扫描减少样品分布不均影响。
理解各模式的原理与适用场景,并结合实验目标合理选择,可显著提升实验效率和数据质量。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