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值是指在检测过程中,除了目标分析物信号之外,由试剂本身、反应体系、样品基质、耗材或仪器系统产生的非特异性信号值。它通常在没有目标物或反应产物的条件下测得,代表了系统噪声和基线偏移的水平。
剔除非特异性信号:防止试剂空白或仪器系统本身的光学信号干扰结果。
提高测量精度:减少背景噪声对低浓度样品测量的影响,提高检测限。
数据可比性:不同实验批次间通过统一的背景值设置,实现结果对比的一致性。
在Varioskan Flash的多种检测模式中,背景信号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光源本身的散射光、杂散光。
光学器件的反射、折射引起的基线偏移。
缓冲液、培养基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或荧光发射。
化学反应体系中底物或辅料的非特异性显色/发光。
微孔板材料本身的光吸收或自发荧光(尤其是塑料板在紫外区域)。
板底透明度与平整度引起的光路偏差。
实验室光线通过微小缝隙进入光学通道。
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检测系统信号波动。
在与样品孔相同的条件下,加入与反应体系相同的试剂,但不含目标分析物。
测得的信号作为背景值,用于后续数据扣除。
吸光度检测中,常选用一个不受反应产物吸收影响的参考波长,同时读取两个波长的信号,并以差值作为校正后的结果。
Varioskan Flash具备全板扫描功能,可自动识别并记录空白孔的信号值,用于软件内的自动背景扣除。
Varioskan Flash通过SkanIt软件进行方法设置与数据采集。背景值设置通常在方法编辑阶段完成,主要方式包括:
手动选择背景孔:在板布局中指定一个或多个孔作为背景测定孔。
批量指定背景区域:一次性选定整行或整列作为背景孔,例如空白缓冲液的分布区。
自动背景识别:通过设定阈值,让软件在运行前自动识别信号最低的孔作为背景孔。
单点背景扣除:使用一个空白孔的平均值扣除所有样品孔信号。
多点平均背景扣除:将多个空白孔的平均信号值作为背景值,减少单孔偶然误差的影响。
波长差值背景扣除:适用于吸光度检测,计算主波长与参考波长的差值作为最终读数。
吸光度模式:可选择单波长背景扣除或双波长差值法。
荧光模式:通过空白孔信号或基质控制样品的信号作为背景。
发光模式:通常直接用无反应孔的信号作为背景。
ELISA:在同一板上设置空白对照孔(无抗原、无抗体),扣除其OD值作为背景。
核酸检测:以缓冲液空白的OD260作为背景,避免因溶液自身吸光而高估核酸浓度。
蛋白质结合染料法:需扣除染料在无蛋白条件下的自发荧光值。
细胞内钙离子检测:扣除未加载探针的细胞背景信号。
化学发光:空白体系(无底物)作为背景。
生物发光:使用未添加底物或无细胞体系作为背景,消除非特异性发光。
背景信号的存在会抬高基线,降低低浓度样品的信号/噪声比。扣除背景可以显著提高检测限。
背景信号过高可能导致低值部分数据被“淹没”,扣除背景有助于扩大可用线性范围。
不同批次的试剂和板材可能背景值不同,统一背景扣除方法有助于批间数据可比性。
空白孔位置分布
建议分散在板的不同位置,避免因位置效应造成背景值不均。
定期检查背景水平
定期运行空板检测,监控仪器和耗材带来的背景变化。
保持一致性
同一类型实验应使用一致的背景扣除策略,以便横向比较数据。
合理选择波长
在吸光度检测中,参考波长的选择应避开反应产物和基质的吸收峰。
假设在一次ELISA实验中,主波长450 nm测得样品孔OD为1.200,空白孔OD为0.150,则背景扣除后样品的真实信号为:
1.200 – 0.150 = 1.050。
若采用双波长(450 nm/620 nm)法,假设620 nm参考值为0.140,则扣除参考值后的OD为:
1.200 – 0.140 = 1.060,与单波长空白扣除结果接近,但能进一步减少非特异性干扰。
在赛默飞酶标仪Varioskan Flash的使用中,背景值设置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合理选择背景孔、设置背景扣除方式,并结合不同检测模式的特性,用户可以显著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无论是吸光度、荧光还是发光检测,良好的背景控制都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灵敏度、扩大线性范围,并减少批次间差异。借助Varioskan Flash及其SkanIt软件的灵活背景设置功能,研究人员能够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快速获得高质量的检测数据,从而更好地支持科学研究与检测分析工作。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