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oskan Flash内置多种光学检测模块,包括氙灯光源、单色仪、滤光片、光纤传输系统及高灵敏度探测器。刚开机时,光源强度、单色仪的波长定位精度以及探测器的暗电流水平会受到温度和电源波动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这些光学与电子组件才能达到最佳稳定状态,从而减少信号漂移。
对于需要温度控制的实验(如酶促反应动力学检测、ELISA恒温孵育等),预热时间不仅涉及光学部分,还包括内部温控模块的稳定。温控系统达到设定温度后,还需要一定时间让温度分布均匀,以确保整块微孔板各孔温度一致。
如果同一台仪器在不同时间段使用而没有统一的预热时间,可能导致基线差异较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可比性。统一的预热标准可以减少批间差异。
吸光度模式:主要受氙灯光源稳定性影响,一般需要3–5分钟达到稳定输出。
荧光模式:激发光强度与探测器暗电流稳定需要5–10分钟。
发光模式:由于无需外部光源,主要等待探测器稳定,通常3–5分钟即可。
时间分辨荧光模式:涉及激发光源、延迟时间控制与探测器协同,建议预热10分钟以上。
室温变化较大或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预热时间可能需要延长。
如果仪器放置在空调出风口附近或通风不稳定的地方,温度和空气流动会增加预热时间需求。
长时间未使用后首次开机,光学系统和电子部分需要更长的预热时间(建议延长至15分钟)。
连续使用过程中再次启动,预热时间可适当缩短。
若需要精确的板内恒温(如37°C酶反应),应先等待温控系统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至少5分钟。
标准建议:开机后等待光源稳定3–5分钟。
原因:氙灯光源启动初期输出波动较大,光谱基线需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标准建议:预热5–10分钟。
原因:荧光检测依赖激发光强与探测器灵敏度,二者在启动后的稳定时间略长。
标准建议:预热3–5分钟即可。
原因:不依赖外部光源,但探测器暗噪声需要稳定。
标准建议:预热10–15分钟。
原因:此模式对光源触发同步与信号延迟精度要求高,需要确保整个系统高度稳定。
在等待预热的同时,可以用空板运行一次短测程序,让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和软件模块同步进入工作状态。
Varioskan Flash在SkanIt软件中提供自检功能,可以检测光源强度、波长准确性、探测器状态等。预热完成后运行自检,可确保各项参数稳定。
对于需要温控的实验,可以在光学系统预热的同时启动温控功能,使两者同时达到稳定状态,节省总准备时间。
在实验室SOP中规定不同检测模式的统一预热时间,确保多批次实验数据的一致性。
基线漂移
光源或探测器未稳定时,信号会逐渐上升或下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系统性偏差。
灵敏度下降
激发光输出不稳定或探测器噪声高,会降低信噪比,影响低浓度样品检测。
重复性差
同一批样品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结果差异较大,降低实验可信度。
温度相关误差
温控系统未稳定时,反应速率变化导致吸光度或发光信号波动。
在多用户共享仪器的实验室中,建议建立预热记录制度:
记录每次开机时间、检测模式、预热完成时间。
在共享日历或仪器使用登记表上标注,避免不同用户因预热不足而影响数据。
适当的预热不仅有助于数据稳定,也有利于延长仪器寿命:
光源在稳定输出状态下工作,可减少因频繁波动造成的老化加速。
探测器在稳定温度下运行,有助于降低噪声并保持灵敏度。
赛默飞酶标仪Varioskan Flash在进行任何模式的检测前,都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以确保光学、电子、温控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吸光度模式:3–5分钟
荧光模式:5–10分钟
发光模式:3–5分钟
时间分辨荧光模式:10–15分钟
在不同环境条件和使用频率下,预热时间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制定统一的预热SOP、利用空运行和温控同步预热、记录预热时间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对于高精度、多模式的Varioskan Flash而言,科学合理的预热不仅是实验准备的一部分,更是保障实验结果可信性的重要环节。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