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mo Scientific Multiskan Ascent 是一款高精度滤光片式酶标仪,广泛应用于ELISA、蛋白定量、细胞学实验、酶动力学分析等场景中。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与性能验证。
本文将系统介绍 Multiskan Ascent 酶标仪的校准方法,包括吸光度校准、波长校验、重复性与线性验证、滤光片检查与光源维护等内容,帮助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建立标准化的仪器质量控制流程。
保证准确性:校准后数据与标准值一致,确保实验可信。
提高重复性:减少批间、日间误差,提升数据稳定性。
符合规范:满足GLP、GMP、ISO17025等实验室管理标准。
避免误差积累:光源老化、滤光片污染、光学路径偏移等都会导致检测误差。
校准项目 | 建议周期 |
---|---|
吸光度精度校准 | 每月一次 |
波长验证 | 每季度一次 |
光源强度检测 | 每3个月一次 |
滤光片透过率检查 | 每半年一次 |
线性范围与重复性 | 每季度或更换光源后 |
如设备用于临床或法规要求严格的实验,建议按月度执行完整校准流程并记录。
NIST溯源标准滤光片 或商业吸光度校准板(如 Starna、Thermo 原厂套件);
空白标准微孔板(聚苯乙烯材质);
去离子水或PBS缓冲液(用于参考孔);
0.1%、0.2%、0.4%、1.0%、2.0% 硫酸钴或铬酸盐标准溶液(用于液体吸光度校准);
吸头、微量移液器;
清洁用品(无尘布、酒精);
Thermo Ascent 软件及校准协议模板。
在开始校准前,请确认:
酶标仪光源运行正常;
滤光片轮旋转顺畅、位置准确;
光学舱无积尘或污染;
软件可正常通讯并能执行测试协议;
上一次校准记录已归档。
步骤如下:
将已知吸光度值(如0.2、1.0、2.0)标准滤光片依次放入微孔板;
在 Ascent 软件中创建“吸光度校准”协议;
设定波长(如450 nm);
执行读取,记录系统读值;
将读数与标称值比较,误差应≤±0.010 OD;
若误差超限,需检查光源、滤光片状态或执行软件校正。
使用已知浓度的硫酸钴或铬酸盐溶液配置系列标准;
在微孔板中加样,每组3孔重复;
空白孔加PBS或纯水;
读取各孔OD值;
计算平均值与标准偏差,与理论OD对比;
用线性回归拟合,R²应≥0.99。
波长准确性校验确保滤光片所选波长能准确对应样本吸收峰位置。
准备一组染料溶液,如:
硝基苯酚(吸收峰在400–420 nm);
偶氮染料(吸收峰在540–600 nm);
设定波长扫描(需多波长读数功能);
获取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OD值;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是否与理论值一致;
偏差应不超过±5 nm。
使用专用光谱滤光片,如钬玻璃(Holmium Oxide)或Didymium滤光片,其在不同波长有固定吸收峰。比对酶标仪检测峰位与理论值。
将浓度一致的标准溶液加入至少12个孔;
读取OD值,计算标准差与CV值;
CV应小于2%为优,≤5%可接受。
使用不同浓度标准溶液,涵盖0–3.0 OD范围;
读取每组OD;
用标准曲线拟合数据,计算线性回归R²;
要求R² ≥ 0.990,残差≤±0.015 OD。
检查是否因老化、污染或刮伤导致波段漂移;
使用原厂检测滤光片比对透光值或使用光谱仪测试;
若透光率下降超过10%,应更换滤光片。
每次校准前进行光源亮度自检;
光源使用寿命一般为1000–2000小时;
若读取时间变长或OD值漂移增大,应更换卤素灯。
Multiskan Ascent 软件不具备强制内置校准工具,但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校准支持:
创建 “Calibration Protocol” 模板,命名为“OD_Cal_450”;
设定读取波长、空白、标准位置;
执行数据采集后,保存为独立文件;
在Excel中对比标准值与读取值;
若存在系统性误差,可通过软件“偏移校正”功能输入修正系数;
将修正结果用于后续样本测定。
为满足法规审计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校准过程应全程记录并归档。
校准日期、人员签名;
使用的标准品批号与证书编号;
仪器编号、软件版本;
校准数据原始记录;
偏差分析与处理结果;
判断结论(通过/不通过);
后续处置(如需维修或重新校准)。
纸质校准报告存档不少于5年;
电子数据应双重备份,建议同步上传至LIMS或实验云系统;
对于关键信息,应设置“只读”权限并设有审计追踪功能。
失败原因 | 可能措施 |
---|---|
OD偏差大 | 检查标准品浓度或污染,确认波长设定 |
线性回归不通过 | 检查配液错误、光源稳定性,重新配制标准 |
R²过低 | 扩大标准范围或增加浓度点数 |
滤光片异常 | 更换或重新校验滤光片 |
光源衰减 | 更换卤素灯泡,并重新做完整校准 |
Multiskan Ascent 酶标仪的稳定性和精度对实验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建立科学、周期性的校准体系,不仅是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科研、诊断、药品分析等高标准实验环境中的必备规范。
建议实验室根据本指南,结合本单位设备使用频率、检测项目重要性及质量体系要求,建立涵盖吸光度、波长、重复性、光学组件等维度的综合校准计划,并配套完整的文档记录与责任人制度,确保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优状态。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