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Thermo Scientific)Multiskan EX 酶标仪是一款经典的微孔板光吸收检测设备,广泛用于 ELISA、蛋白定量、酶活分析、细胞活性检测等实验。其检测精度直接依赖光学系统、波长选择、光源稳定性及信号处理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必须按照规范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
保证数据准确性
通过校准,使仪器测量值与标准值一致,消除系统性误差。
延长设备寿命
校准过程中会检查光学元件、光源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符合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
GMP、GLP、ISO17025 等体系均要求定期校准并记录。
避免实验批间差异
保持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室温保持在 20–25℃,湿度 40–60%。
避免阳光直射和强气流干扰。
校准期间不进行其他强光或振动操作。
确认电源线、接口线完好无损。
检查光路部分无明显灰尘、污渍。
光源(卤素灯或氙灯)点亮正常,无闪烁。
波长校准滤光片或标准滤光片组(带标定波长值)。
吸光度标准板(含不同已知透光率或吸光度的孔)。
光强校准板或透光度标准片。
温度校准探头(如带校准证书的温度计)。
原厂或第三方校准软件。
准备校准记录表格,记录每一步操作时间、参数和结果。
光学系统是酶标仪的核心,涉及光源、准直镜、滤光系统和光电探测器。
检查光源输出
使用光强测量装置检测光源输出稳定性,波动应小于±1%。
若光源衰减严重或光强波动大于允许范围,先更换光源再校准。
清洁光路
用无尘布和无水酒精轻轻擦拭透镜、滤光片表面,防止划痕。
光束对准
在维护模式中运行光束对准程序,确保光束垂直穿过微孔板中心。
波长准确性影响吸光度的正确性,尤其在 ELISA 和酶动力学中至关重要。
选择波长校准滤光片
该滤光片可在特定波长产生已知透射峰(如 405 nm、450 nm、492 nm、620 nm)。
校准步骤
将波长校准滤光片放入样品架指定位置。
在软件中选择波长扫描模式,从 400–700 nm 范围扫描。
比较实测峰值波长与标称值的偏差,偏差应 ≤ ±1 nm。
调整方法
若偏差超出范围,通过软件修正波长偏移参数。
调整后再次扫描,确认结果符合要求。
使用透光度标准板(如 90%、50%、10% 透过率孔)。
逐孔测量光强,确保各值与标准透过率换算的光强一致,误差 ≤ ±2%。
在空孔(无样品)条件下测量光强,设定为 100% 透过率(吸光度 0)。
确保所有检测通道的零点一致性,偏差 ≤ ±0.005 A。
使用吸光度标准板
该板具有已知吸光度值(如 0.1 A、0.5 A、1.0 A、2.0 A)的固定孔。
校准过程
按波长顺序测量标准板所有孔。
比较实测吸光度与标准值,偏差应 ≤ ±0.010 A 或相对误差 ≤ 1%。
调整方法
在软件中输入标准值与实测值的对应关系,生成校准曲线系数。
准备温度探头
使用可插入微孔板孔内的温度探头,带溯源校准证书。
校准步骤
将孵育温度设定为 37℃(或其他常用温度点)。
待温度稳定 10 分钟后,读取探头实测值。
调整温度控制系统的偏移量,使实测值与设定值一致,偏差 ≤ ±0.3℃。
数据采集参数设置
检查波长、读数模式(单/双波长)、积分时间等。
数据修正公式
软件内可设置背景扣除、参考波长修正等功能,应与实验方法匹配。
版本更新
使用最新稳定版本软件,避免因算法错误导致校准失效。
仪器型号、序列号
校准日期、环境条件
校准工具型号、编号
校准前数据、调整后数据
操作人签名与复核人签名
日常检查:开机自检、光源亮度检查
每月:零点、光强、温度检查
每季度:波长准确性、吸光度准确性校准
每年:全套校准(建议由厂家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执行)
光源老化
滤光片污染或老化
微孔板质量差异
校准工具不准确或过期
环境温湿度波动
波长偏差大
检查滤光轮定位是否正常
滤光片是否安装到位
吸光度不稳定
检查光源稳定性
检查光路是否有灰尘或松动
温度不准
检查加热模块和传感器
校准温度控制器
注意事项
校准前后需记录完整数据
避免用未溯源的工具进行关键校准
调整参数需谨慎,保留原始值备份
赛默飞 Multiskan EX 酶标仪的校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涵盖光学系统、波长、光强、零点、吸光度、温度等多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步骤执行,并配合完整的记录与定期维护,能够确保仪器在长期使用中保持高精度和稳定性。这不仅符合质量管理要求,也能保障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重复性。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