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kan Ascent 以稳定的吸光度测定见长,但在高频使用、复杂试剂体系或环境条件波动下,仍可能出现数据漂移、重复性变差、曲线拟合不佳、通信异常等情况。掌握典型故障的识别与处置方法,是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本指南按问题场景分类,提供可直接执行的排查步骤和长期优化建议。
症状:全板或多数孔的读数明显高于历史水平,空白孔 OD 升高。
原因:
显色时间过长或底物温度偏高;
空白孔污染、微量残留底物或缓冲盐析晶体;
参考波长设置不当、基线扣除未启用;
光学通道散射增加(指纹/灰尘/冷凝)。
快速处理:
缩短显色时间,控制反应温度;
更换空白孔并重新洗板;
启用空白扣除或参考波长;
清洁板底与托板接触面,检查光路窗口是否有雾气。
预防:标准化显色计时;所有板子读前在同一室温平衡;空白与标准独立分区摆放。
原因:底物/酶失活,试剂配比错误;波长设置不匹配;灯源衰减;板底有水雾影响透光。
处理:
复核试剂有效期与配比;
校对主波长与参考波长;
预热光源,必要时更换;
读前擦干板底冷凝水。
预防:所有关键试剂分装避光低温保存;建立到期前复测制度。
原因:加样不均、孔内气泡、板面倾斜、边缘效应、显色起始时间差异。
处理:
统一加样节奏与枪头浸入深度;
离心/轻拍去泡或用针尖破泡;
调平仪器台面;
避免将关键样品放置在外圈孔或采用随机化布局;
显色从同一位置起始并严格计时。
预防:使用多道移液器并校准;读板前检查孔底气泡。
原因:反应进行中仍在变化、室温梯度、显色起始与读板顺序不匹配。
处理:
改用终止液固定时间点;
缩短加样到读板的间隔;
启用“按列/按行”与实际加样方向一致的读取路径。
预防:以“批次节拍”组织工作(加样→反应→终止→立即读)。
原因:过度扣除背景/参考波长选择不当;空白孔异常低;标准/样品吸收弱。
处理:
检查参考波长是否造成过度扣除;
以多个空白孔均值作为背景;
延长反应或提高样品浓度。
预防:在方法开发时评估不同参考波长组合。
原因:标准配制误差;超出线性/动态范围;反应未达平衡;不适合的拟合模型。
处理:
重新配制标准(逐级倍比稀释、混匀);
去除高/低端离群点;
终点法保证反应完全;
在线性区用线性回归,S 型反应用 4PL/5PL。
预防:保留原始 OD 与浓度的配对记录;每批含内部质控点。
处理:对疑似高样品做 2–10 倍系列稀释复测;报告稀释后浓度。
预防:建立稀释判定规则与自动提示。
原因:板批次差异、温控/显色时间差、人员操作节奏。
处理:
使用相同批号板与试剂;
引入批间桥接样;
固定显色温度与时间窗。
预防:建立“方法主控表”(波长、时间、温度、板型、洗板程序)。
原因:起始时间差异;读数间隔过长。
处理:
统一加入底物的起点;
缩短采样间隔或只用初始线性区拟合。
原因:气泡生成/温度波动/板在读数间受扰动。
处理:去泡、稳定温控、避免移动板;必要时改更平滑的搅拌策略。
原因:灯源寿命临界、电源噪声、插接松动。
处理:预热 10–15 分钟;更换灯源;使用稳压/UPS;检查接头。
预防:记录灯源累计时长,达阈值前预更换。
原因:滤光片转轮定位偏差/污染;方法模板波长错误。
处理:校正转轮、清洁滤片;复核模板并锁定。
原因:光路污迹、板底划痕、托板残液、仪器受振动。
处理:清洁光窗与托板;更换微孔板;隔离振源。
原因:机械轨道积尘、异物掉入、润滑不足。
处理:断电后清除异物、按规定润滑;异常持续时安排检修。
影响:局部光程改变,数据虚高或不稳定。
处理:离心 30–60 秒或轻拍板边;用针尖破泡。
预防:加样末端贴壁;避免剧烈振荡产生泡沫。
影响:散射光增大导致 OD 虚高。
处理:澄清/离心取上清;选择更匹配的参考波长。
症状:背景高、重复性差。
处理:增加洗涤循环与浸泡时间;检查喷针高度与残液抽吸。
原因:通信端口占用、线缆接触不良、权限不足。
处理:更换数据线与端口;以管理员权限启动;重启软件与设备。
处理:建立“只读”模板库;每次实验复制生成新方法;启用版本号与变更记录。
处理:启用自动保存与双路径备份;实验结束立即导出原始数据与日志。
影响:酶反应速率改变、冷凝水产生、光学折射变化。
处理:将仪器与关键试剂放在恒温环境;读板前板底擦干。
处理:远离大功率电机/离心机;使用防震台;布线与强电隔离。
处理:配置稳压与 UPS;打开软件“断电恢复提醒”;关键实验时避免并接大功率设备。
处理:依次排除(曲线失配→试剂问题→温控与时间→设备状态)。
预防:每批放置高/中/低三水平质控并绘制质控图,设警戒与行动限。
处理:人员再培训、移液器校准、统一显色与读板节奏。
处理:建立“实验记录+原始 OD + 方法模板 + 质控图”四件套归档;电子与纸质双轨。
看板:空白孔、标准中位、质控是否在历史带内?
看波长:主/参波长与方法匹配吗?扣背景启用了吗?
看板底:气泡/水雾/划痕/溢液?
看光源:预热是否完成?噪声/闪烁?
看流程:加样—显色—终止—读板节拍是否一致?
若两步内定位不到,直接对照“样品→试剂→设备→环境→软件”的顺序逐一替换或交叉验证。
模板标准化:锁定波长、读取路径、时间、参考波长、背景扣除等关键参数。
节拍管理:以分钟级节拍控制显色与读板,减少批内差异。
试剂健康度:对关键试剂设“入库复验—在用复核—到期前复测”的三点检查。
设备健康度:光源时长、滤光片清洁、托板润滑纳入月度点检;异常先行报修。
数据防丢:原始 OD、日志与分析结果分路径自动备份,启用版本控制。
培训复盘:对超限事件按“5 Why”复盘,形成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
Multiskan Ascent 的稳定输出依赖于“方法学一致性 + 规范操作 + 仪器维护 + 质量控制”的合力。面对常见问题,不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以系统化思路快速定位:先排流程与样品,再看光学与机械,最后核环境与软件。坚持上述排查与优化要点,能够显著提升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与可追溯性,保障日常科研与检测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