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检测中,核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的定量与质量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分光光度计对样品体积要求较大、检测速度有限,不适合高通量研究需求。赛默飞NanoDrop Eight分光光度计凭借仅需1–2 μL的样品体积和同时检测八个样品的能力,成为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药物研发以及食品与环境检测中的理想工具。为了最大化发挥其性能,研究者需要遵循规范的实验方案。本文将系统介绍NanoDrop Eight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应用流程。
微量检测:仅需1–2 μL样品,特别适合珍贵样品。
高通量:可同时检测八个样品,效率显著提升。
宽波长覆盖:190–850 nm,涵盖核酸、蛋白质、染料等分析。
免比色皿设计:避免清洗和交叉污染,简化操作。
自动化数据分析:浓度与纯度比值自动计算并输出。
应用灵活:支持核酸定量、蛋白质检测、标记物分析、酶学研究等多种实验模式。
核酸:DNA、RNA需纯化干净,避免蛋白或有机溶剂残留。
蛋白质:避免缓冲液中含有高浓度的Tris或盐离子,以免干扰检测。
小分子溶液: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波长,提前绘制标准曲线。
开机预热约5–10分钟。
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洁样品台。
检查光源状态,确保检测稳定性。
使用与样品相同的缓冲液或溶剂作为空白对照。
在实验软件中设置空白值校正。
样品体积:1–2 μL。
检测波长:260 nm为主要波长,同时测定230 nm与280 nm。
输出数据:浓度(ng/μL)、260/280比值、260/230比值。
应用场景:PCR前模板评估、测序文库质量控制。
样品体积:1–2 μL。
检测波长:280 nm为主。
检测方式:芳香族氨基酸吸收法或结合Bradford、BCA比色法。
输出数据:蛋白浓度(mg/mL)、纯度信息。
应用场景:重组蛋白检测、抗体质量评估。
适用于酶学动力学实验。
检测波长:根据底物或产物的特征吸收峰设定。
数据分析:生成反应速率曲线,计算酶动力学参数。
使用NanoDrop Eight八通道同步检测功能。
设置批量保存路径,保证数据完整性。
输出Excel或数据库文件,便于后续分析。
在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前:
提取DNA样品并用NanoDrop Eight检测。
通过260/280比值筛选纯度合格样品。
实验结果直接决定文库构建成功率。
RNA建库前:
检测RNA浓度与纯度。
剔除260/230比值低于1.8的样品。
确保文库构建效率与测序质量。
在冷冻电镜实验前:
使用NanoDrop Eight快速确认纯化蛋白浓度。
调整样品浓度至最优范围。
避免因浓度不当导致成像失败。
肿瘤液体活检:
从血浆中提取cfDNA。
NanoDrop Eight检测浓度后,进入数字PCR或测序。
显著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数据准确性。
在siRNA药物开发中:
NanoDrop Eight检测不同批次siRNA浓度。
剔除不合格样品,确保下游细胞实验顺利。
核酸:260/280比值1.8–2.0为合格,260/230比值>1.8为理想。
蛋白质:280 nm检测可靠范围0.1–100 mg/mL。
小分子:需结合标准曲线进行定量。
吸光度过高:样品浓度过大,需稀释。
吸光度过低:样品过稀或光程覆盖不足。
比值异常:存在蛋白、盐离子或有机溶剂干扰。
数据波动大:样品不均匀或检测点有气泡。
定期校准:使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准。
样品均一化:确保样品充分混匀后上机检测。
避免污染:检测前后及时清洁检测点。
批量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库,提高样品溯源性。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光源和传感器,延长使用寿命。
与自动化结合:与液体处理机器人对接,实现无人化检测。
智能化分析:AI算法辅助纯度判定,减少人工误差。
云端共享:实验室间实现远程数据共享与比对。
临床拓展:更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个体化医疗。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