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默飞NanoDrop Eight是一款高通量微量分光光度计,能够在190~850 nm波长范围内快速测定核酸、蛋白及其他生物样品的浓度与纯度。其核心优势是:
微量上样:仅需1~2 µL样品即可完成检测;
多通道检测:可同时分析8个样品,极大提高效率;
自动光程调节:通过0.2 mm与1.0 mm光程切换,覆盖更宽浓度范围;
直读结果:自动计算浓度并提供纯度比值。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NanoDrop Eight广泛用于DNA提取、RNA定量、蛋白纯化质量判定以及下游实验(PCR、测序、转染等)的样品质量把控。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实验结果可靠的关键。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在NanoDrop Eight检测中起到以下作用:
保证数据准确性:减少因操作误差、样品污染或设备波动导致的偏差;
提升实验可重复性:相同样品在不同批次检测中应得到一致结果;
确保下游实验顺利进行:高质量的核酸或蛋白样品是分子克隆、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实验的前提;
符合实验室规范:科研与检测机构需符合GLP、ISO等质量标准,NanoDrop检测数据往往作为样品质量凭证。
核酸:提取后应避免蛋白和盐类残留,可通过柱式纯化或酚氯仿抽提进一步去除杂质。
RNA:需在无RNA酶环境中操作,保持样品完整性。
蛋白:样品缓冲液应透明无浑浊,避免含有过量去垢剂或高盐。
每次上样量:1.5~2.0 µL,确保完全覆盖检测窗口。
避免气泡:气泡会导致光路异常,造成结果偏差。
样品混匀:浓度不均匀会导致不同孔位结果差异大。
检测后清洁:用无绒纸巾轻轻擦拭,避免残留造成交叉污染。
使用与样品相同缓冲液作为Blank,扣除背景信号。
每一批样品检测前均需进行一次空白校正。
NanoDrop Eight采用氘灯与钨灯组合光源,190~850 nm全覆盖。
定期校验光源强度,避免因灯丝衰减导致基线漂移。
确认自动光程切换功能正常,防止浓度过高时出现信号饱和。
选择检测模式(核酸、蛋白、多肽、荧光等);
进行空白校正;
依次加载样品,获取吸光度曲线与浓度数值;
系统自动给出纯度比值和质量评价。
核酸:
A260/A280 = 1.8~2.0 → 高纯度DNA或RNA
A260/A230 > 2.0 → 杂质少,适合下游实验
蛋白:
A280吸收峰清晰,无额外干扰峰
浓度在实验设计范围内
NanoDrop Eight通过光程自动调节,保证了高浓度与低浓度样品的准确检测。但仍需遵循:
样品浓度应在0.1~1.5 A的线性范围;
结果最好取三次测量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核酸:
A260/A280 < 1.8:蛋白或酚污染
A260/A230 < 2.0:盐、碳水化合物或缓冲液残留
蛋白:
280 nm有明显吸收峰,若在230 nm有额外峰值,可能为缓冲液干扰。
不仅要看数值,还需查看光谱:
DNA/RNA应在260 nm有明显吸收峰;
蛋白应在280 nm有峰;
若出现异常双峰或杂散峰,应怀疑有污染。
原因:上样不均、气泡、窗口未清洁
解决:确保移液准确、及时擦拭检测窗口
原因:样品降解或浓度超出检测下限
解决:检查样品完整性,必要时浓缩处理
原因:蛋白污染
解决:柱式纯化去除蛋白残留
原因:盐或有机溶剂残留
解决:乙醇沉淀或二次洗涤
原因:窗口残留物或交叉污染
解决:每次测量后彻底清洁
明确NanoDrop Eight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
包含:开机校准、样品制备、上样规范、数据记录、清洁维护
使用标准DNA或BSA溶液进行方法学验证
每月进行一次光源校准,保证结果稳定
所有检测结果需保存至LIMS或数据库
保证数据可追溯,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
新进实验人员需经过NanoDrop操作培训与考核
定期复训,减少人为操作偏差
NanoDrop Eight作为高通量微量分光光度计,在核酸、蛋白及多种生物样品的质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结果不仅用于浓度测定,更是下游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要实现可靠的检测,必须在以下环节实施质量控制:
样品制备与上样的规范化;
空白校正与光源稳定性的监测;
数据解读中的纯度比值与光谱曲线分析;
实验室SOP、校准、数据管理与人员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通过全流程质量控制,NanoDrop Eight不仅能提供快速高效的检测结果,更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