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NanoDrop Eight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演示。本视频将带领大家完整了解这台设备的功能、准备步骤、样品上机方法、数据读取与导出,以及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与注意事项。通过本视频学习,用户能够熟练掌握 NanoDrop Eight 的操作流程,从而高效完成核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样品的定量检测。
NanoDrop Eight 是 Thermo Fisher 推出的多通道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可同时检测 8 个样品。它继承了 NanoDrop 系列的“无比色皿”设计理念,仅需 1–2 微升样品即可完成检测,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实验材料。
设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上臂与检测平台:上臂包含光源与检测器,下方检测平台为样品接触区域。
八通道检测阵列:可同时加载 8 个样品,实现高通量测定。
触控操作界面:直观的图形化菜单,便于快速设定检测模式。
USB 与网络接口:用于数据存储、导出与软件更新。
电源连接
将电源适配器插入插座,按下电源键,系统启动进入主界面。
预热与校准
初次开机需等待光源稳定,约 2–3 分钟。随后按照屏幕提示进行基线校准,使用纯水或空白缓冲液作为参比。
软件登录
进入操作界面后,选择用户账号。不同用户可保存独立方法与数据,便于实验室多人使用。
样品体积
每孔仅需 1–2 微升,避免溶液过多导致覆盖光路外溢。
样品类型
支持核酸、蛋白质、荧光标记分子以及细胞悬液。
样品加载
使用移液器小心将样品滴加在检测平台的光学窗口上,避免产生气泡。对于 8 通道检测,可依次加载各孔,完成后轻合上臂。
参比溶液
在正式检测前,需加载相应的空白溶液作为背景校正。
模式选择
在触控屏幕上选择检测模式:核酸、蛋白质、荧光染料或全波长扫描。
波长设定
核酸检测:常设定 260 nm。
蛋白检测:常设定 280 nm。
荧光检测:可在 450–650 nm 范围内选择。
光谱扫描:可覆盖 190–850 nm。
开始检测
按下“Start”键,设备自动完成样品扫描。整个过程仅需 5–10 秒即可输出结果。
数据展示
仪器会在屏幕上显示:
吸光度值
样品浓度
纯度比值(A260/A280、A260/A230)
光谱曲线
结果保存
检测完成后,可选择保存结果到本地存储器,并按样品编号自动命名。
数据导出
通过 USB 移动存储导出数据。
通过网络接口直接传输至实验室电脑或服务器。
支持生成表格、曲线图或报告格式。
多样品比对
软件支持将多个样品的光谱曲线叠加对比,用于判断批次间差异。
清洁
每次测量后应用无绒纸或柔软布轻轻擦拭光学平台,必要时使用去离子水或 70% 乙醇清洁。
避免残留
蛋白质和核酸样品残留会导致交叉污染,务必在检测间隙清洁光学表面。
光源寿命
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延长光源寿命。
定期校准
实验室应根据使用频率,定期进行校准与性能验证,保证数据准确性。
RNA 质量控制
上机前准备 RNA 样品,滴加 2 微升。
选择核酸模式,检测 A260/A280 值。
输出结果显示浓度为 100 ng/μL,纯度比值 2.0,说明 RNA 纯度较高。
蛋白质浓度检测
使用 A280 吸收模式检测蛋白溶液。
结果显示浓度为 2.5 mg/mL,A260/A280 比值 0.58,符合蛋白样品特征。
荧光标记分子检测
选择全波长扫描模式,检测 450–650 nm 区间。
获得特征峰 550 nm,说明荧光分子成功标记。
高通量样品检测
一次加载 8 个 DNA 样品,几分钟内完成全部检测。
软件自动生成批量报告,便于后续分析。
分子生物学研究
PCR、测序前的核酸浓度校正。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纯化产物浓度与纯度测定。
临床检测
生物体液样本的核酸、蛋白质含量分析。
药物研发
药物制剂中活性分子的光谱监测。
通过本操作视频介绍,我们了解了 NanoDrop Eight 的全流程使用:
从开机准备到样品加载;
从检测模式选择到数据输出;
从日常维护到实际应用案例。
NanoDrop Eight 的优势在于高通量检测、微量样品需求、快速输出结果与智能数据处理。它不仅适用于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研究,也在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