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是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实验中最为常见的定量检测方法。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可以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这一方法具有原理简明、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定量、核酸检测、酶学反应监测、环境污染物分析以及食品添加剂检测等领域。
赛默飞世尔科技的 Evolution One分光光度计 专为紫外-可见光区域设计,光学性能稳定,软件功能丰富,特别适合开展多种比色实验。它不仅能满足科研院所的日常检测,也能支撑制药、生物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大批量分析任务。
光吸收与浓度关系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ε⋅c⋅lA = ε · c · lA=ε⋅c⋅l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收系数,c为浓度,l为光程。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显色反应的作用
很多物质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吸收峰,需要通过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比色测定。
例如蛋白质的Bradford法,依赖考马斯亮蓝与蛋白结合产生蓝色复合物。
波长选择的重要性
不同显色体系在不同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正确设定波长是比色实验成功的关键。
宽波长覆盖
范围为 190–1100 nm,能够覆盖核酸、蛋白质、酶学反应、无机离子等实验的常用波长。
高分辨率与低杂散光
分辨率优于1.0 nm,杂散光小于0.05%。
即使在深紫外区,也能保证比色实验的精确度。
稳定光源与自动切换
配备氘灯和钨灯双光源,根据波长自动切换,避免人为误差。
智能化软件支持
内置比色实验方法库,涵盖蛋白、核酸、酶学和常见化学分析。
用户可自定义参数并保存方法模板,提升实验效率。
波长选择
Bradford法:595 nm。
BCA法:562 nm。
Lowry法:750 nm。
核酸检测:260 nm(浓度),280 nm(纯度)。
NADH检测:340 nm。
比色皿光程
标准10 mm比色皿用于常规实验。
微量比色皿(1–2 µL)用于珍贵或有限样品。
测量模式
单波长模式:检测单一吸收峰。
多波长模式:同时监测多个波长,例如260/280比值。
动力学模式:实时监控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扫描速度与间隔
常规实验:扫描间隔1 nm。
动力学实验:采样间隔5–10秒。
准备工作
配制考马斯亮蓝工作液。
制备蛋白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
向各比色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蛋白标准液和显色试剂。
混匀后静置5–10分钟。
在595 nm下测定吸光度。
结果分析
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
步骤
取核酸溶液,使用纯水为空白对照。
在260 nm和280 nm下测定吸光度。
分析
浓度:OD260 × 稀释倍数 × 系数。
纯度:OD260/OD280 比值,1.8–2.0为纯核酸。
原理
NADH在34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通过监测吸光度随时间的下降,计算酶活性。
步骤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底物和酶液。
设置采样间隔为5秒,持续监测3–5分钟。
结果
绘制曲线,计算ΔA/min,折算酶活性单位。
分子生物学
核酸提取纯度检测。
蛋白质浓度定量。
临床检测
血清酶学指标,如AST、ALT活性检测。
临床化学检测试剂盒的适配。
环境监测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比色测定。
亚硝酸盐、氨氮等污染物的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
农药残留比色法分析。
实时显示与曲线生成
实验过程中,Evolution One自动绘制吸光度曲线。
标准曲线存储
可保存常用试剂盒的标准曲线,减少重复操作。
数据导出
支持USB、网络导出Excel和PDF格式,方便实验记录与共享。
合规支持
符合21 CFR Part 11标准,提供审计追踪与权限管理。
试剂准备
必须使用新鲜配制的显色试剂,避免氧化影响结果。
比色皿清洁
比色皿需彻底清洗,保持光程一致,防止残留造成背景干扰。
空白对照
每次实验必须设置空白,消除溶剂和显色剂的背景吸收。
浓度范围
样品浓度需落在标准曲线范围内,避免超线性区。
自动化与高通量
未来分光光度计可能结合微孔板检测,实现批量比色实验。
智能参数推荐
AI算法可根据试剂类型自动设定波长、稀释倍数。
绿色实验理念
提高灵敏度,减少显色试剂用量,降低实验室废液。
赛默飞 Evolution One分光光度计 在比色实验中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光学性能优异,还包括软件友好、方法库丰富、数据处理灵活等方面。它能够覆盖 蛋白定量、核酸检测、酶学反应、环境监测、食品检测 等广泛应用场景。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定与标准化操作,Evolution One让比色实验具备更高的 准确性、重复性和合规性。它不仅是一台分光光度计,更是实验室在定量检测领域的重要平台。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