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mo Scientific 3500 系列光谱仪广泛应用于原子吸收光谱(AAS)、等离子体光谱(ICP-OES/ICP-MS)、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多光谱分析平台,是现代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农业研究和材料分析的核心设备。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测量中,“干扰现象”往往是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干扰”,指的是在测量目标分析物的信号时,由其他元素、基体组分或物理条件引起信号增减偏差,从而干扰最终浓度判断。干扰类型众多,包括光谱干扰、基体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非线性响应、仪器噪声等。深入理解并有效纠正这些干扰,是确保 3500 系列光谱仪应用可靠性的基础。
光谱干扰是指其他元素在相同或相近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覆盖或叠加目标峰信号,导致测量误差。典型场景包括:
两种元素吸收峰重叠;
背景基线抬高或凹陷;
连续谱干扰(如轰击钨石墨炉发射背景);
结构发射干扰(如在 ICP-MS 中引入如 ArO⁺、ArCl⁺ 等离子体生成物)。
识别方法包括扫描光谱检测峰形、比较背景吸收、使用高分辨率或双光束结构进行差异识别。
基体干扰由样品溶液的化学或物理属性引起,例如:
溶液酸碱度对雾化效率影响;
高盐浓度导致气溶胶形成不稳定;
溶剂粘度差异改变雾化器性能。
典型措施包括稀释样品、添加掩蔽剂或基体匹配标准液,以及使用内标校正法提高准确性。
扫描法:使用光谱扫描功能,观测目标波长区域是否存在未知峰;若背景波形异常,则存在潜在干扰。
峰形分析:比较样品峰宽、峰形是否与标准样一致,异常变化需进一步验证。
背景扣除技术:采用双光束或 Zeeman 原子吸收等背景扣除方式评估干扰背景程度。
针对可能参与干扰的元素,设计一系列标准样品,保持目标元素浓度恒定,同时逐步增加干扰元素浓度,通过光谱仪测量响应,绘制“干扰浓度-偏差曲线”,明确干扰效应的临界程度与敏感性。
基体匹配:选择与实际样品基体特性相近的标准曲线样品;
添加剂测试:如 Na、K、Ca、Mg 等强基体成分,可通过添加掩蔽剂(如 EDTA、氢氟酸)来中和干扰;
稀释验证:对比不同稀释倍数下测量稳定性,确定理想稀释比例;
内标法:加入内标元素(如 Rh、In、Y 等)评估喷雾及检测的变化,校正系统误差。
3500 系列具备高分辨率光栅与多个分析波长选项。可选用目标元素的辅助吸光峰,避开干扰谱段。例如 Fe 分析可选 248.3 nm 主峰或 275.0 nm 辅峰。
喷雾器选择:采用可变波纹雾化器或超声雾化器改善颗粒分布;
雾化温控:适当控制进样温度增强气溶胶稳定性;
湿度 / 粒径监控:实时监测湿度与颗粒粒径分布,依据反馈调节雾化参数。
双光束减法器:实时扣除背景干扰;
Deuterium 灯校正(AAS)或 Zeeman 效应校正(AAS 双波腔):应对连续谱与复杂背景偏移;
数学平滑模型与基线拟合法减少仪器噪声。
根据干扰类型引入不同试剂:
Na、K 等碱金属掩蔽用 EDTA 和氢氟酸;
硅化物干扰用柠檬酸盐配合;
多价阴离子干扰时使用还原剂(如硼氢化钠)或氧化剂(如 H₂O₂)调节基体。
对比标准校准曲线与样品测试结果,如果偏差出现结构性偏移,使用内标法进行比例纠正;
常用元素如 Y、In、Sc、Ti 作为内标,可反映整体光路或雾化系统变化;
建议对每批样品建立内标校正曲线,提高不同样品间结果一致性。
在 ICP-MS 中,由于等离子体中的 Ar 与样品中的 O 生成 ArO⁺(m/z = 56),容易与 ^56Fe⁺ 峰重叠,产生虚高。解决方案包括:
改用 ^57Fe 峰(m/z = 57)规避;
引入碰撞 / 反应池模式(如 He、H₂ 气体)分离干扰;
使用数学校正或背景分区扣除。
高浓度 Na 存在时,竞争雾化与燃烧效率下降,同时可能发生基体钠干扰,使 Ca 吸光峰抬升。缓解方式包括:
使用标准溶液中含有等量 Na 与目标样品比对;
添加 EDTA 掩蔽剂平衡 Na ;
校正喷雾条件,或采用冷雾化方式。
高硅环境会形成不稳定雾滴而偏离雾化效率,导致发射信号下降或波动。应通过:
现场样品稀释;
添加基体匹配标准,并加入 KCl、LaCl₃ 等消垢剂;
调整等离子体功率 / 喷雾速度提高稳定性。
确保光栅洁净、色散滑轨顺畅,定期对色散角度进行校正。高精度扫描确保波长对准目标峰,避免频移造成的光谱失配。
使用稳定性样品(如 10 µg/L Ca 溶液)测试连续 20 次测定偏差(RSD),控制在 1% 以下。若波动超标,应排查雾化器堵塞、灯电流波动、温度漂移等因素。
采用聚苯乙烯球溶液或悬浮液模拟测试喷雾颗粒分布,结合湿度读数验证温控是否稳定,保证雾化一致性与样本输出比控制一致。
针对复杂基体,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或主成分回归(PCR)模型,利用多个特征波长和背景信息建立稳健校正。
设定前景峰、背景几个辅助区间信号输入,将扣除部分分摊到线性模型中,提高校正精准度。
在 3500 操作系统中内嵌实时校正功能:输入干扰分析结果、调整校正曲线参数,使仪器自动交互赶校正,提升通量分析效率。
在每批样品分析中加入空白、低/中/高浓度 QC 样品,监测漂移及干扰校正效果。若偏差持续超标,应重新检修或调整。
由不同仪器或实验室对样同一样品进行盲测,评估干扰分析及校正策略有效性,保证结果可比性。
记录所有光栅校正、背景扣除、软件更新记录以及校正曲线设置参数,保证结果的可溯源性与可重复性。
Thermo Scientific 3500 系列光谱仪在进行干扰分析时,需系统性识别潜在的光谱、基体、化学及物理干扰,通过扫描法、峰形比较、曲线建立等方式确认干扰机制。针对不同干扰类型,可以通过高光谱分辨调控、雾化系统优化、背景扣除技术、化学掩蔽剂、内标、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综合校正。仪器运行与数据处理同样重要,需建立稳定性测试、质量控制、数据校正及版本管理流程,以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重复、可溯源。全面且系统的干扰处理策略不仅提升了 3500 系列光谱仪的测量性能,也为分析实验提供了坚实保障,适用于环境、材料、生命科学、工业分析等多个领域的高精度检测应用。
杭州实了个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