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下载
Data download酶标仪(Microplate Reader)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光学分析设备,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生物制药等领域。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生产的酶标仪型号较多,具备吸光度、荧光、发光等多种检测模式。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对酶标仪进行准确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因此,掌握准确度检测的方法和流程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操作与相关技术标准,系统介绍赛默飞酶标仪的准确度检测方法,包括检测原理、使用标准物质、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式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准确度(Accuracy)是指仪器测量值与参考标准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在酶标仪中,准确度通常以测得的吸光度(OD值)与标准吸光度之间的偏差来表示。准确度不仅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还会对临床诊断、药物筛选等应用产生潜在影响。
在ISO 9001、GLP(良好实验室规范)等质量管理体系中,仪器的准确度检测是例行质量控制的一部分。此外,FDA及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也对分析仪器的准确度验证提出了明确要求。
酶标仪的准确度检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比色法光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A = εcl),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使用已知吸光度的标准溶液或标准滤光片:对仪器进行测量;
比较测得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计算误差范围是否在允许限度内。
使用认证滤光片(如NIST认证)进行光通道准确度测试;
使用商业标准染料溶液(如钴氯化物、钾二铬酸盐)进行吸光度准确度验证;
进行线性梯度稀释,制作标准曲线来间接验证准确度。
选用认证的中性密度滤光片,其在特定波长下具有已知的透过率,适合快速检测仪器的光通道响应是否准确。适用于单通道或多通道酶标仪。
配制吸光度稳定的溶液,要求:
溶液应在检测波长下具有较稳定的吸光特性;
浓度梯度设置合理(例如OD值在0.1 ~ 2.5之间);
使用缓冲液、玻璃比色皿或标准96孔板进行分装。
常用标准溶液包括:
钾二铬酸盐(波长为405 nm、450 nm)
钴氯化物(570 nm)
亚甲蓝、硫堇、碘化钾等染料
仪器预热30分钟,确保光源稳定;
清洁酶标仪光路与样品架;
准备标准溶液或滤光片,按操作说明进行配置;
使用空白孔设置基线。
校准波长:选定常用检测波长(如405、450、492、620 nm等);
插入标准物质:将滤光片或标准液体分别加入孔位;
读取吸光度:进行测量,记录每个孔的OD值;
重复测试:每项检测建议重复3~5次,确保稳定性;
对照参考值:与标准物质提供的理论吸光度进行比对;
计算偏差:使用以下公式:
偏差(%)= |测量值 - 标准值| / 标准值 × 100%
常见判定依据:
偏差≤±5%:通常认为准确;
偏差>±10%:需进一步检查仪器光源或校准状态;
多通道仪器要求通道间一致性偏差≤±3%。
光源老化,输出不稳定;
滤光片或光栅污染;
检测通道位置不一致;
检测器灵敏度衰退。
标准物质浓度配置不准确;
微孔板的质量不均或有划痕;
溶液加样体积不一致;
温度影响液体的吸光度。
建议每6个月对酶标仪进行一次准确度验证,对于高频使用的设备,可按季度安排。
建立设备运行日志,包括每次准确度检测结果、维护时间、维修记录等,便于追踪。
部分赛默飞酶标仪配套的软件(如SkanIt、Multiskan软件)可自动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高准确度判断的效率与客观性。
问题 | 原因 | 处理措施 |
---|---|---|
读数偏低 | 灯源老化,样品浑浊 | 更换灯源,过滤样品 |
通道间误差大 | 光路污染,不同孔板反光差异 | 清洁光学系统,更换微孔板 |
检测波长漂移 | 滤光片或光栅老化 | 更换光学元件,重校波长 |
读数不稳定 | 电源波动,环境温度变化大 | 使用稳压电源,恒温检测环境 |
酶标仪的准确度验证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评估赛默飞酶标仪的性能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调整。建议实验室建立系统的仪器校准与验证制度,将准确度检测作为仪器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提升实验数据的可靠性。